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助力中国绿色转型:碳边境调节机制背景下的中国绿证与欧盟来源担保证书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了能源属性证书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中的应用情况,并就
附件:助力中国绿色转型:碳边境调节机制背景下的中国绿证与欧盟来源担保证书比较研究
可再生能源属性证书(EACs)的名称和定义各不相同。在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Os)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证明,来源担保证书是“一种证明并保证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来源的证书”。
可再生能源被定义为“来自可再生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太阳热能和太阳光伏)、地热能、渗透能、环境能、潮汐能、波浪能和其他海洋能、水力、生物质能、垃圾填埋气、污水处理厂气体和沼气”。
绿证具有“三个唯一性”,即:绿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对特定进口商品征收碳价来解决碳泄漏问题,同时加强欧盟的气候雄心。目前,CBAM涵盖碳泄漏风险最高的行业。预计最终所有受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覆盖的行业都将受到CBAM的碳价约束。除了补充和强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外,CBAM还有助于全球脱碳,是欧盟实现Fit for 55一揽子气候计划目标及2050年气候中性目标的核心支柱。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一部分,CBAM碳价支付机制将于2026年启动。
2020年,欧盟决定在2034年前逐步取消排放交易体系下的免费配额。CBAM将于2026年至2034年间逐步取代基于排放交易体系的免费配额(见图 2)。
欧盟为来源担保证书建立了法律框架,规定成员国必须确保可再生能源来源可被证明并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转让。作为欧盟成员国,丹麦遵循欧盟能源政策(《欧盟条约》第 194 条)。欧盟指令必须由各成员国转化为国家法律,而欧盟法规(如 CBAM)则直接适用。在丹麦,丹麦能源署负责来源担保证书系统的法律框架和总体管理。丹麦国家电网公司(Energinet)作为丹麦输电系统运营商(TSO),负责发布指南并实施和执行这些规定的日常运营。但丹麦国家电网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来源担保证书交易活动。图3展示了将欧盟指令转化为丹麦国家法律的过程。
欧洲能源证书系统(EECS)证书的生命周期包含三个阶段:1)签发;2)转让;3)注销。
账户管理包括为希望参与来源担保证书交易的账户持有人提供安全的注册系统和交易平台,使其能够登录并查看交易记录。为确保系统完整性,需要了解客户身份,核实企业资质,并要求其就使用来源担保证书的目的和方式作出说明,同时需要填写必要的文件和表格。如图9所示,新账户持有人的审批流程包含多个步骤。
生产单位可由单位所有者直接注册,也可通过所有者与来源担保证书注册系统账户持有人之间的授权协议注册。注册时需收集各类主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记录在来源担保证书上并保存在登记平台中。新生产单位的注册流程如图10所示。
来源担保证书转让包括在丹麦注册系统内部的交易,或通过欧洲签发机构协会(AI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B)电子转让中心进行的国际转让,证书可以从丹麦注册系统转出至其他注册系统。在欧盟,来源担保证书可
注销是指将来源担保证书从流通中移除,使其不可转让。能源注销文件提供包含交易细节和附加信息的声明。账户持有人可以获得注销声明书,而消费者则需要向其供应商索取。
法律法规方面,2024年11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通过实施绿证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
制度规则方面,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绿证全覆盖新政策文件中,明确国家能源局对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绿证,对绿证核发、交易、应用、监管等提出全面要求。在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中,进一步明确绿证核销机制和有效期,进一步规范绿证核发和交易行为。在绿证与CCER18衔接的通知中,明确深远海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可以在绿证市场和 CCER 市场自主选择,有效解决了重复获益问题。
中国绿证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绿证核发、绿证交易、绿证应用、绿证核销5个环节。
建档立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是对并网在运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等全部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信息登记,并为每个项目生成项目编码的过程。建档立卡编码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唯一身份识别代码。
绿证核发,一是中国绿证由国家能源局负责核发和管理,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负责具体核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配合。二是中国绿证已基本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已建档立卡的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均核发绿证。三是中国绿证由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按月统一自动核发,数据主要源自电网企业、电力交易中心自动推送电量数据。四是建立唯一绿证账户实现绿证核发交易信息的高效管理。
绿证交易,中国绿证交易包括两种模式,一是绿证交易,用户仅购买绿证,证书与电量分开交易,即“证电分离”。二是绿色电力交易,用户同时购买电量和绿证,即“证电合一”。两种模式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均通过绿证体现。
绿证应用,中国绿证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围绕证明绿色电力消费、核算绿色电力消费两个基础功能,衍生多个应用场景。此外,绿证与碳核算之间的融合得到加强。
绿证核销,中国绿证明确建立核销机制,绿证有效期两年,核销场景包括超过有效期、已声明绿色电力消费,以及按有关要求完成项目减排量核查和登记。
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 2024年6月底建成投运,支撑实现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数据为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基础,各平台交易统一调度、全程协同,各类信息全透明、可追溯的绿证核发体系,绿证核发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新阶段。
随着中国绿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证核发交易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绿证累计核发约49.55亿个,相当于4.96万亿度电,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1.42倍;中国绿证累计交易约5.53亿个,相当于5530亿度电,相比上年同期增长4.19倍,其中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绿证2.38亿个,占全部绿证累计交易量的43.04%。
中国绿证(GEC)和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Os)均按照统一标准核发并与物理电量相互独立,有效避免了重复计算,本质上都属于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欧绿证制度设计思路有共性,也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