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中国体育) -官方网站

11年飙涨121倍后分布式光伏迎来顶层管理办法“大修订”-开云体育|中国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11年飙涨121倍后分布式光伏迎来顶层管理办法“大修订”

更新时间:2025-02-17点击次数:

  中国光伏行业的起起落落,包括大起大落,不止一次两次了。凡是市场皆有周期,起起落落再正常不过,适时做出调整以“排毒养颜”,如果能换来更加健康、更加良性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尽管该文件此前经历了为时3个月的“征求意见稿”预热,然而,最终定稿下发后,还是在业内引发了广泛热议与巨大震动。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能源转型中,分布式光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光伏领域,分布式光伏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2024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整个光伏发电量的41%。

  截至2024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3.7亿千瓦,是上一版管理办法出台时(2013年)的121倍。十余年来的狂飙突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的形势已巨变。因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大刀阔斧的修改很有必要。

  业界有一个颇为形象的说法:中国光伏从诞生至今,十余年间经历了“四起三落”,而每次起落之间,都难免要伤筋动骨。

  世纪之交,光伏产业从欧美传入中国。2004年,德国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度电可获补贴约合5-6元人民币。中国光伏企业抓住机遇,就此打入德国以及欧洲市场,中国光伏自此扬起风帆。

  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欧美大幅削减补贴,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制造全行业进入寒冬。江湖救急,2009年,国家推出“金太阳工程”,通过补贴刺激光伏制造产业,行业重新获得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欧美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反”利刃摧残之下,中国光伏行业受到重创。形势急转直下,中央再度出手。2011年,国家推出光伏电价补贴,2011年7月前后核准建设的光伏电站可享受1.15元/度和1元/度的上网电价。

  这一波电价补贴,先是惠及集中式电站,其后,电价补贴也推广到了新起的分布式光伏身上,中国分布式光伏就此起势。然而,在电价补贴的最初数年间,分布式光伏在整个太阳能发电大盘子中的占比并不多,是被忽视的少数派。

  2018年,光伏531新政推出,此后,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显著回落。2018年当年,原本预期的50吉瓦以上装机量未能实现,全年装机下滑了20%以上。

  2020年底,“双碳”目标提出,中国光伏装机需求再次爆发,此后短短4年间,中国光伏装机从2020年底的2.5亿千瓦,迅猛增长至2024年底的8.9亿千瓦。

  在“双碳”起步的2020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仅7831万千瓦,光伏总装机占比仅为30.9%。而到了2024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3.7亿千瓦,4年间新增装机3亿千瓦,在全部光伏装机中的占比也达到了42%。

  尤其是在最近两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几乎占到了全部光伏新增装机的“半壁江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1.2亿千瓦。

  中国分布式光伏,从最初的“小不点”,成长为目前光伏年度新增装机的主力,与政策鼓励密不可分:一是2021年开始的户用光伏“整县推进”,二是相比于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在电价政策等方面仍在享受优待。

  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的狂飙突进,当然也包括分布式光伏装机的跨越式发展,分布式光伏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为了分布式光伏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对分布式光伏的建设、开发进行规范。

  中国的“双碳”进程,是高度确定性。因而,国家支持包括分布式光伏在内的新能源的发展,其决心和政策力道是一如既往的。“管理办法”面面俱到对分布式光伏表达了鼎力支持,诸如简化备案手续、强化电网支撑、入市消纳等。

  为了分布式光伏的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合理布局”,“管理办法”在精细化、差异化的分类管理细则中,对此前分布式光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做出了约束。而这一意味深长的、标志性的收束,被业界高度关注并视之为行业未来风向标。

  具体而言,分布式光伏细分为四类:自然人户用光伏、非自然人户用光伏、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而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则有三种: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自发自用。

  新规之前,所有门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类的分布式光伏,都可以自由选择全额上网抑或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当然,业主方完全要自发自用,也不受限制。而新规发布之后,分布式光伏的上网模式就要受到限制了。

  具体而言,户用光伏仍然可以在全部三种上网模式中自由选择,但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仅能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自发自用两种模式中做选择;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既然是“原则上”,那么新规不忘打了一个“补丁”,即“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从而把球踢给了地方政府。

  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呢?简短而言,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今后都不允许再全额上网了,且也不太倾向于支持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余电上网了。

  这就是风向。想想吧,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所发出来的电,与户用光伏发出来的电没啥两样,都是绿电。那为什么要收束、不再允许其全额上网甚至余电上网了呢?这背后一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而这一不得已的苦衷,才是影响未来趋势的关键因素。

  其次,伴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持续大刀阔斧推进,电网方面的声音与意见变得更重要了。现摘取“管理办法”中的几条供大家参阅,内中风向,不言而自明。

  第十七条: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应当做好选址工作,并及时向电网企业提交并网申请,取得电网企业并网意见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五条 向电网企业申请接入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当满足相关规划和政策规定,按照有关要求向电网企业提交并网意向书、项目投资主体资格证明、发电地址权属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应当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建设条件、电网接入点等因素,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接入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上装机,是要考虑具体条件和经济性的,不能不顾现实条件、不顾经济性去一味上马项目,更不能不顾电网承载力想上多少就上多少。如今,很多事情需要电网“点头”才能上,而这,就是风向,就是趋势。

  毫无疑问,中央将一如既往鼎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但是同样毫无疑问,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做出应有的规范,用文件中的话来说就是要“科学合理布局”。只要科学合理布局,要上多少项目就上多少项目;但是有违科学合理布局的,就需要严加收束了。

  有论者认为,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之所以取消全额上网甚至是余电上网,是因为市场乱象,以分布式之名行集中式之实。其实这都是咬文嚼字的书生之见。

  集中式也好,分布式也好,光电都是一样的光电,都一样有助于绿色转型,何须厚此薄彼?谁多出力还不都是“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双碳”所需要和鼓励的吗?比如说,山东省一个特大型工商业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分布式光伏,它再怎么大,只要它发绿电,它的名字是叫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它大,应该叫集中式,那它该尽什么义务就尽什么义务,难道集中式就不能上网了?

  所以说,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问题的要害是系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了。这是需要做调整、做取舍的问题。

  而调整的核心要义,是中东部分布式光伏要回归就近消纳。这是因为,西北集中式光伏已经足够多,中东部分布式光伏需要错位发展,如果中东部的分布式光伏还是高度依赖上网甚至是跨区送电,那分布式光伏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回归就近消纳的话好说,但是事情却难办。如果分布式光伏很容易就能够就近消纳,那当初还会有什么全额上网吗?可问题是,好走的路都已经走完了,无论怎样艰难,下一步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都需要进一步回归就近消纳的本质模式。这就是未来,舍此别无他路。

  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近来频频被提及的绿电直供、专线供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未尝不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可行路径。

  何谓“源网荷储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在配电网、微电网单元内向电力用户实现绿电直供。早在2024年5月,分布式光伏大省河南就明确提出“逐步探索构建离网型微电网,形成稳定的就地绿电供应”战略目标。其后,河南又大手笔规划了1000多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河南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所走路径是要“离网”“就地绿电供应”,也就是要突破大电网瓶颈,实现绿电直供。而如果河南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最终试验成功了,目前各地分布式光伏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也许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了。

  当然,源网荷储一体化最终能否走通,目前还难以下结论。但是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和试验,值得鼓励。突破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瓶颈,加强就近消纳,期待在顶层管理办法的推动下,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再续十年百倍增长的新传奇。